九游会j9官网ag登录入口-j9九游会官方网站 > 财经经验 > 1076万毕业生的最难就业季有多难
[导读]:互金圈 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1076万毕业生的最难就业季,到底有多难? 随着国人普遍学历不断地提高,现在大学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便是每年的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 据教育部相关...

  互金圈 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1076万毕业生的“最难就业季”,到底有多难?

  随着国人普遍学历不断地提高,现在大学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便是每年的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

  据教育部相关数据估计:2022年高校毕业生将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076万人,比往年同比增长将近170万人,相应而来的也就是要面临很多问题。

  首先便是就业问题,岗位的需求是有限的,但是申请人数却越来越多,所以就有了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所以也就被称为最难的就业季。

  而另外一部分人选择了考研这条路,但这也不是一条容易的道路。

  据统计,今年的考研人数将达到历史新高457万人左右,但是录取的人数仅仅只有110万,所以将近四分之三的同学将会被刷下来,他们有的选择二战,三战,有的选择就此放弃,又加入就业的大军中了。

  如果是你,将会如何选择?

  如果是你,在考研和就业之间会选择哪一个?

  二者各自有各自的好处,首先来说,如果你选择就业,那么也就是意味着你将提前步入社会,步入工作之中,你会收获更加丰富的工作经验,更加全面的人脉。

  这几年的工作经历可能会为你以后的工作铺路

  你可能在这几年从基层岗位升任到一定的职务

  可能会发现更多的就业机会

  可能会提前发现现在的工作其实并不是最好的

  总而言之,选择就业的,在就业经验和人脉方面是具有优势的,对于工作的把握程度也是更高的。

  但是,工作就意味着你必须自己更加独立,你需要解决住房,水电,生活等等一系列费用,所以,相应的压力也就大了起来,生活压力的增大,可能会影响你的心情,所以这些负面的影响也是要考虑进去的。

  而另一个方向就是考研了,这个方向可以延迟你在校园内的生活,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能够提高你的起点。

  我们都知道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性质是不同的,有的企业要求最低文化程度就是研究生起步,所以,考上研究生你就有资格进入门槛更高的企业,就可以有更好的发展,也就是说你和本科生的起步是不同的。

  本科生刚开始月薪或许只有5k,而研究生的起步工资可能就会比本科生多出两千三千。

  但是,如果选择这条路你必须要想清楚一个问题:

  首先,便是是否能够成功考上的问题,这点我们前面也是讲过,一年比一年的内卷严重,录取率也仅仅只有四分之一左右。

  如果没被录取,你是会选择二战,三战,还是去工作等等,这些都是你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无论如何选择,提高自己最重要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那便是选择有时候比努力更重要,这是一句真理。

  但是,无论何种选择,我们提升自己还是最重要的,在当今疫情严峻的情况下,对各个选择似乎都有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但是,我们也不要忘了提升自己,如果你选择工作,那么就要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人际关系。

  相反,如果你选择考研,那么就要在学历中提高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自己的实力,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具有更加强的竞争力,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所以,永远不要忘提升自己,无论你是何种选择。
 

  锦绣中源 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现在这批大学生,或者刚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属于被“鸡”着长大的一代。寒窗苦读,是真的苦,大家都在拼资源,好不容易从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考上了大学,迎接他们的不是恣意的青春,美好的校园生活,光明的未来,而是疫情!

  青春才几年,疫情就三年。有些大学生都快毕业了,连班级的同学都认不全,学校动不动就上网课了。

  最惨的还数留学生,花着高价学费,连国门都没出去过几次,不知道什么是异国风情,成天晨昏颠倒地适应时差上网课。

  根据教育部最新统计,202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076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67万人。

  过去的三年,每年都跟开闸防洪一样,要放出那么多人,但是工作岗位就那么多啊,不但没增加,因为经济不景气,反而大部分企业都在裁员,缩减开支。

  各个互联网大厂说的比唱的好听,裁员不叫裁员,阿里叫向社会输送人才,腾讯叫结构性优化,百度叫鼓励狼性,b站和京东都叫“毕业”……

  有考虑过真正的毕业生的感受吗?难不成是在给大家洗脑,毕业真的等于失业吗?

  虽然说有幸存者偏差吧,但是一叶落而知秋,就业形势还是可见一斑。

  年轻人真的太难了,就算披荆斩棘,过五关斩六将找到了工作,现在的就业环境也跟过去不好比。

  就在十几年前,双休还是天经地义的,加班是要给加班费的,年终奖不用提,老板不发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而现在的年轻人面对的是什么就业环境,大家都心知肚明。后浪们哪有浪的资本,只能随波逐流,跟着一起打卷,还要随时担心失去卷的资格。

  这届年轻人,不容易啊!

  一、2022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及就业情况分析

  现在,随着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一个社会共性问题。在疫情在国内出现反复的背景下,2022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浮出水面。

  2022年国家公务员总报名人数突破202万人,较上年增长519703人;183万余人已通过资格审查,较上年增长439997人,创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数新高,

  近日智联招聘平台发布《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调研时间为3月中旬至4月中旬。报告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仅50.4%选择单位就业,比2021年下降6%。

  自由职业、慢就业比例进一步提升。寻求就业的毕业生也主动降低就业期待,平均期望月薪为6295元,比去年下降约6%。

  这是继去年之后,连续第二年呈现单位就业比例下降,自由职业、慢就业比例上升的特征。而在考研热趋势下,选择在国内继续学习的比例占近一成,出国继续学习的比例为1.3%,比去年略低。

  近年来,中国随着环境变化等因素,2017年-2021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呈增长趋势,截止2021年中国共有普通高校2738所,比上年增加50所。

  194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0.26%,高校在校生仅有11.7万人;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4.4%,在学总人数达到4183万人,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2021年教育部发布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升到60%。

  从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来看,自2016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在高位上保持高增长趋势。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57万,较上年增长80万,同比增长21.22%。

  从2022届高校毕业生调查来看,考研人数呈上升趋势,较上一年上升了6.57个百分点,选择企业就业的人数却呈下降趋势,这也从侧面突出了毕业生企业就业率呈下降趋势,找工作更卷更难。

  2022年中国1076万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急剧暴增,也将迎来最难就业季。

  从2021-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占比来看,毕业生企业就业率呈下降趋势,毕业生更倾向于考研、考公、考编等来提升自己的价值。

  2022届高校毕业生选择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企业就业占比为34.21%,较2021届下降了7.21个百分点。创业占4.25%,较2021届增长0.58个百分点;出国深造占2.07%,较2021届减少0.58个百分点;其他占1.12%,较2021届减少0.03个百分点。

  北上广深作为一线城市,一直成为毕业生求职的重要选择地,也是吸纳毕业生的主要城市。但近年来,随着新一线城市近年来迅速发展新兴行业逐步兴起,对人才需求量也大大增加,也为毕业生迎来了新的选择。

  加上新一线城市针对以应届生为代表的年轻人才制定的优惠政策,购房优惠、落户、现金补贴等手段不拘一格,有效地吸引了高校毕业生的目光。

  二、科技行业,成为毕业生的首选

  2022年毕业生,大部分都是“00后”了。即将步入社会的00后,就业压力或将更大,面对当下严峻形势,将何去何从?

  据了解,秋招2022应届毕业生需求最多的行业,排名首位的是半导体/集成电路。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破坏和多国将“芯片”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促使半导体/集成电路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扩产和建厂。

  紧接着是计算机软件,由于“缺芯”,不仅半导体产业链上各路企业疯狂抢人,软件开发、汽车和零配件等行业的雇主,也加大招聘计划。

  不过几家欢喜几家愁,“双减”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直接影响了基础教育校外培训这一巨大的市场,而房地产开发商不断暴雷也正预示着这个行业寒冬的到来。一系列原因导致房地产和教培行业2022届毕业生招聘量急剧下降,均跌出前十水平,分别相当于去年的57%和61%。

  此外,电子商务行业2022毕业生招聘量比2021年下降11%,三年来首次下跌。

  我国建筑、电气、机械行业发展时间长、规模大,并且所属央企、国企数量多、工作相对稳定、环境较好、薪酬待遇相对较高,所以对毕业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从2022届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行业方面来看,建筑、电气、机械行业受高校毕业生青睐行业排名前三,建筑/建材/工程行业以11.29%的简历申请量占比位列第一;电气/电力/水利行业排名第二,简历申请量占比为7.86%;机械/设备/重工位列第三,简历申请量占比为7.03%。

  三、考研之路“拥挤不堪”

  3月11日考研国家线公布,#考研将有300万人落榜#话题上热搜!不少同学哀嚎考研人数不仅多,分数线还涨,真是越来越难了。

  据教育部发文,2022研究生招生考试共有457万人报考,较比去年增加了80万,报名总数和增量都创历史新高。

  2022届高校毕业生选择考研的人数在逐渐增多,占比为40.78%,较2021届增长6.57个百分点。

  每年研考,除了日益增长的应届毕业生,同时也有大量二战、三战的考生参加。

  而且985、211高校竞争愈发激烈的同时,多所非“双一流”院校的2022报考热度也在持续攀升,增幅远超全国平均水平,甚至出现了翻倍的情况。

  财经类院校升学名额也在增长,但本校升学人数占比也非常高。比如对外财经贸易大学本校升学人数占比为61.72%,中央财经大学本校升学人数占比50.57%, 上海财经本校升学人数占比60.39%,即使是北京工商,贵州财经这样的双非院校,本校升学率都超过50%。这就意味着其他院校毕业生的录取名额会减少, 上岸概率变小, 竞争更惨烈。

  由此可见,多数同学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选择“考研”慢就业的选项。

  名校毕业生往往有更多深造机会,先来说说保研,在名校里学生有更多机会保研,保研名额会比较多。

  在考研方面,名校学生同样也有自己的优势。一些院校在招考时,也会更倾向于招收名校毕业的本科生。即使仅仅从学习能力上来说,他们也有更多的希望成功考上研究生。

  四、考公热潮持续升温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高达212.3万,首破200万;2022届高校毕业生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占比为17.57%,较2021届增长0.73个百分点;

  尽管公务员一直是父辈眼中最理想的职业,但年轻人发自内心地追逐和认同它的时间并不长。近年来,曾经对体制内没那么感兴趣的毕业生们,他们想通了——“宇宙尽头是编制”。

  以清华大学为例。根据《清华大学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清华大学2021届签三方就业毕业生总数为3669人,其中前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单位就业的人数占比为46.1%,如果加上国有企业,这个比例为69.9%。

  这不是今年才有的独特现象,而是近些年来的普遍趋势。

  从已发布2020年就业质量报告的“双一流”高校来看,签约就业毕业生中进入体制(不含国企)的情况为:4成毕业生进体制的高校不在少数,最多达9成。一些学校因为特殊的性质,进入体制内的占比极大。

  五、财经名校毕业生都去哪了?

  传统的财经类院校的代表五财一贸的毕业生还主要是银行、金融行业,不过随着互联网大厂和其他国企薪资待遇的逐渐提升,毕业生也有向互联网技术大厂工作倾向。

  根据学校官方数据统计,中央财经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行业选择上一般的学生选择在国有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计算机/互联网/电商,工程建筑,快速消费品等行业。

  主要签约单位依次是: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筑公司,中国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安永等。

  上海财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中,金融大类以41.32%的比例居于首位,会计师事务所9.09%、教育科研9.04%位居第二、第三。金融大类内部、银行仍位居首位,占到金融行业就业人数比例的47.38%。

  就业流向岗位主要是管理培训生、审计、教师、客户经理/销售、财务会计类、证券研究分析类等6大岗位。

  对外经贸大学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金融行业,在细分就业行业依次为:银行,证券,保险和政府机关。

  根据学校官方数据统计,对外经贸大学毕业生主要签约单位依次是:宁波银行,中信集团,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普华永道,安永,华为等。

  中南财政政法大学毕业生去向主要行业为: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三大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生主要签约的金融系统单位为: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人民银行等。

  主要签约会计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为:安永,普华永道,德勤,容诚,天健等。

  主要签约建筑/房地产业、通信及it企业为:中国建筑公司,碧桂园,华润,华为,中兴,中国移动等。

  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较为广泛:信息传输、软件 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就业人数相对较多。

  从就业生去向的具体单位看,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华为,中兴,安永,德勤,中国农业银行,中信银行,滴滴等企业。

  这几年大家择业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不再对体制内工作嗤之以鼻,反而更倾向于报考事业编制。不管是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对他们吸引力都在增强。

  名校毕业生在择业时选择也变得更多了,变得更加包容和多元化。在如今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毕业生有这样的选择,还是值得鼓励。

  六、最后

  今年不就业明年更难,每一年都堪称最难就业季。

  从2014年到2027年,毕业人数是一直创新高的,早个十年读硕士是现在是完全两码事,同理,早个十年在深圳上车和晚个十年在深圳上车也是完全两码事。

  公务员将会越来越难考,跟一线城市的房子一样都是优质岗位,这些岗位将会越来越稀缺。

  2022年应届毕业生在心理上调低求职预期,求职行为更加保守,或通过进入自由职业、慢就业、学习深造来对冲近在眼前的就业,或通过求职国企、微型企业以求稳定、保就业。

  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了明天的晚上。

  你难,每个人都难。在经济不好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做好万全的准备,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一定能够把握住。

  既然内卷是这一代人的宿命,逃不开,躲不掉,那只能迎难而上。内卷也算是一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要尽早的做好专业规划,多参加实习,提前了解真实的职场和就业形势。
 

  投资悟道 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前不久,有用户在社交平台表示透露,理想汽车因近期对业务架构进行调整,部分岗位被关闭,此前已经签约的部分应届生即将面临解约。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j9九游会官方网站解约、裁员的消息频频登上热搜。稍早时候,房地产公司、教培行业等也先后曝出大规模裁员新闻。

  数据显示,今年需就业的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6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千万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这1076万毕业大军即将迈入社会,迎来“史上最难”的就业大考。

  就业究竟有多难?

  今年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5月16日,国家统计总局发布数据,2022年4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为2020年6月以来最高水平。其中,16至24岁青年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8.2%,创有历史数据以来最高。

  如果统计数据还不够直观,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两个数据来切身感受一下:

  一个是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人数。2022年,全国共有457万名考生报考研究生,较2021年的377万人增长了大约80万人,增幅高达21.2%。

  在这些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学生中,因为就业压力大、希望考研做缓冲的并不在少数。不过,参照往年的研究生录取比例,今年将有大约300万考生落榜。不出意外,这300万落榜生又将面临另外一场关于“就业”的考试。

  另外一个则是报名参加“体制内”考试的人数。以每年最热的“国考”为例,2021年国家公务员共计招录31242人,至报名结束共有212.3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68:1。其中,竞争最为激烈的岗位招录1人,最终有超过19000人报名,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就业难,原因几何?

  就业问题每年都会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不过今年的就业形势有其一定的特殊原因。

  2019年开始,为了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国家启动了高职扩招计划。2019年、2020年两年高职实际扩招人数分别为116万人和157万人,均超额完成目标。

  高职教育学制一般为2-3年,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都在今年毕业,再加上原本基数庞大的大学毕业生,共同汇聚形成了今年“史无前例”的1076万毕业求职大军。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生产企业限产、停产,生产经营活动陷于停滞,2022年4月份,我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回落2.9个百分点。曾经作为就业的“蓄水池”,如今已经很难提供充裕的就业岗位。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消费也受到冲击。经济学家曾经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被封了两个月,头发三个月没有理,但是解封以后,不可能一个月理发三次,所以这些失去的消费就永远失去了。不止这些,包括餐饮、旅游、宾馆等各方面的服务性消费都是很难弥补的。

  根据“奥肯定律”,实际gdp每高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失业率便低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如果政府想要保持较低的失业率,必须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增长。——可是现实经济的运行并不总是如意。

  从绝对数字上来看,一端是逐年递增的就业人数,另一端则是萎缩低迷的岗位供给,可以说,就业市场上的供需不平衡是今年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

  就业难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岗位的结构性失衡。

  5月初,一则郑州富士康“高速路口抢人”的新闻登上了热搜。相比于往年,郑州富士康的招聘季已经提前开始,工人扩招正在持续进行。目前富士康仍然有用工缺口,为了招聘到足够的工人,富士康的招工返费额度也水涨船高、持续攀升。

  专业技术工人紧缺,高端知识型人才同样抢手。以财务会计领域为例,虽然目前整个行业相关的从业人数约为两千万人,但是作为行业含金量最高的注册会计师执业人数不足十五万,从全国范围看,高端会计人才仍然有很大缺口。

  这种岗位上的失衡,在经济学中也被称为结构性失业,即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在这种情况下,既有失业,又同时有职位空缺,通常表现为求职者或者不愿意去从事特种工作,或者不具备相关专业技能,从而导致现有职位的空缺。

  “就业难、难就业”还有少数就业者自身的原因。随着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剧,在新的求职者中诞生了一批啃老族、“尼特族”。所谓的“尼特族”是指既不积极接受培训也不主动求职就业,终日无所事事的一群人。他们习惯于“躺平”,热衷于“摆烂”,最终也无法实现顺利就业。

  如何破解就业难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多次召开会议强调要稳就业。5月份,国务院再次召开常务会议,要求财政货币政策以就业优先导向。

  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经济是吸纳就业的最主要力量。

  关于民营经济有一个“五六七八九”的论述,即创造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和新增就业。多项针对市场主体的助企纾困措施正在密集出台。

  4月1日起,税务系统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仅半个月,就已经超过4200亿元留抵退税款退还到52.7万户的纳税人账户中,为企业发展注入资金“活水”。

  各地也纷纷出台个性化的有力举措。以深圳市为例,深圳推出了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于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可以享受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同时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等。

  种种迹象表明,政府正在积极采取得当有力的措施熨平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为广大市场主体增强信心,以恢复经济活力、稳住就业大盘。

  除了企业,公共部门岗位则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补充。

  除了每年的机关事业单位招录,近几年国家推出的“三支一扶”计划、农村特岗教师计划以及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岗位需求也在稳步增长。

  在疫情期间,部分地区也暴露出了基层治理的种种难题。可以预见,在今后一段时间,高素质、高学历的社区工作者以及网格员将会进一步扩招。就在今年,天津市推出了1916名社区工作者招录计划,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针对结构性失业的各项措施也在进行。

  职业教育方面。5月1日起,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新的职业教育法完善了产教融合的制度支撑,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助力广大学生实现技能成功成才,使得他们成为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以满足各行各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紧迫需求。

  高等教育方面。2016年以来,教育部实行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仅在2020年就撤销了193个学位点。

  学位点“有上有下”动态调整的初衷之一,便是将不再经济社会发展、毕业生就业率过低的学位点撤销,从而使得有限的高校资源集中用于优势学科,不断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与新时代新产业就业岗位的匹配和适用程度。

  再者,还是要大力鼓励创新创业。

  2月份,国家发改委会同教育部、人社局等八部委联合印发通知,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力促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

  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创业融资难、经验少的问题,通知里干货满满,从为创业者免费提供场地到给予租金补贴,从减免各项税费到提供创业担保补贴,不一而足。

  此外,解决就业难也离不开求职者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在2022年巴菲特股东大会上,有投资者问超级通胀下该如何投资。巴菲特回应称,你具备的能力是别人拿不走的,所以最好的一种投资就是开发你自己。

  眼下,不断为自己“充电”学习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共识。每年报名参加注册会计师等各类“高含金量”职业证书的人数逐年递增,也从另一个侧面进行了印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个人经验网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inglc.com/cjjy_1893.html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网站地图